吸烟有害健康。本站含有烟草内容,18岁以下人士请勿光顾。

国家局网站
  • 2022/03/14朝气奋进谱写青春凯歌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我厂原外三车间是全厂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成品包装,是全厂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关键部门之一。外三车间党、团组织发挥车间年轻人多,不甘落后的特点,带领他们以蓬勃的青春活力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为厂1996年创税利4.7亿,产值9.64亿的良好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青春的凯歌,乙班6千型包装机2# 机组的年轻人即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6千2# 机组共有成员7名,平均年龄24岁,其中团员4人。在当今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他们爱岗敬业、团结齐心,开出了年产量11215.4箱、质量平均分高达96.7、原辅材料消耗指标达厂标、设备有效作业率达省先进的优异成绩。

    机长向阳,多年来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赢得了机组成员的一致拥护。年初,他患肠炎在厂医院治疗,听说机台压缩模合转塔出了故障,顾不得治病就赶到车间参加抢修。平时无论是白班,还是中班,他总是提前到达机台,认真作好设备保养工作,使机台较快投入运行。在去年底项修中,他组织机组成员加班2小时,对需检修的压缩模合转塔和烟包折角成型部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记录,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完成项修任务。在工作中,他重视质量,除了自己定时抽查烟包质量、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外,还随时提醒机组成员注意质量。他们机组多年来质量稳定,多次获得

    厂团委颁发的“质量优胜机台”称号,并被车间指定专开“公爵”烟。去年他们机组全年超产1711.4箱,提前2个月零3天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主挡唐义、上烟工何志水在工作中配合默契,不计较个人得失。当主挡唐义忙着与机长一起进行机台日保养时,何志水总是自觉作好主挡的准备工作,如将待用盒皮摆放到机台上,铝纸上到转塔上,搞好主机部分的卫生等,使主挡能集中精力迅速做好保养工作,保证机器运行良好。唐义对质量要求很严,当发现烟包有盒皮、错牙等问题时,总是调整好再开机。他说:“产量再多,质量不好等于废品,等于对卷烟厂犯罪。”全国烟草行业劳

    模演讲团到厂作演讲,唐义将上海卷烟厂一位与他一样操作6千型包装机的劳模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机长的指导下,他刻苦钻研操作技术,勤学勤思,开出了本机台平均240包/分,每小时5.2箱的好成绩。

    二挡的周徐、三挡的唐萍是2个年轻姑娘,干起工作来丝毫不比男同志逊色,她们所负责的工序分别是烟玻包质量、烟条包质量,她们始终不放过一包不合格品。去年7月,由于机速快,有一个玻衬未包好的烟包流入了成品烟中,她们立即向机长反映了情况,并翻箱查找出了这包不合格品。

    在他们机台,现场卫生抓得非常严,地面整洁通畅,原辅料堆放井然有序。他们多次

    获得车间工会“现场文明生产达优竞赛”优胜机组。良好的设备保养加上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在1996年实现设备有效作业率71%的省级先进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们是团结一致、钻研业务技术、搞好生产的机组,还是团支部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全国各行各业都掀起“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热潮中,他们提出:追求的是成绩要比全国先进,技术要赶全国先进,要以更优异的成绩,谱写绚丽多彩的人生之歌。  (阿泰)

  • 2022/02/22记忆花絮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在记忆的长河里剪辑一段发生在原动力二车间的花絮,以此一窥职工的精神面貌。

    1996年9月7日,车间召开“双学”活动的总结表彰会,被评为“敬业爱岗好青年”的司炉工张建民在领到车间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金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天他上中班。入夜后,他给主持工作的车间副主任徐光明打去电话说:“通过学习,我只做到了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车间给的荣誉已经足够了,又发奖金,这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久,我用这笔钱买了几只不锈钢的烟灰缸,明天请你们搬走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烟灰桶,摆上这些不锈钢烟灰缸,算是我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敬上的一份心意吧!”

    1996年5月30日夜加班抢修除渣机,主持车间工作的新党员徐光明和职工们正在渣坑里紧张地干着活,张建民7岁的小女儿来电话哭着说:“妈妈因工作不回家,我的肚子好难受啊,爸爸你快回家。”看来孩子是生病了,他抑制住焦急的心情,有条不紊地交代好工作后,立即带着一身污泥赶回家。原来孩子是没吃饭肚子饿惨了,他心痛地为她泡了一碗方便面接着又要往回赶。女儿不让爸爸走,说走了我害怕,他爱怜地看着女儿,鼓励到:“乖娃娃,要勇敢,不要怕,爸爸车间有急事,你吃好面开着电灯睡,这样可以壮壮胆。”说完就迈着坚定的脚步往车间走。

    1995年烤季,复烤开双班,是运行设备故障的高峰期。每逢故障发生,党员和职工无论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深更半夜,都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一个深冬的夜晚,车间副主任徐光明接电话跑步到车间,途经泥泞的毛草铺时,一脚踏进烂泥里。他拖着冻僵的泥腿赶到车间后,鞋袜也没顾上换,就与先到的党员与职工查看现场。经反复检查,他们发现脱落的炉排片等杂物堵塞了下灰孔。于是徐光明和设备员印文、机修工余荣刚等同志就用水淋湿了火热的炉渣,披上水淋淋的麻片,轮流下到渣斗里捞取堵塞物,麻片着火了就用谁淋熄,继续捞取。

    在机修工段完成的众多技改项目中,最感人的是1996年底改造2号炉的空预器,由于它的空预管是组合成的,安装时被掉进的水泥浆和石粉所堵塞。在烟气的侵袭下,空预器便失去了空气预热的作用,致使锅炉出力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换台自行设计制作的空预器。更换空预器说来容易做起难,因为要拆除原空预管,必须在布满粉尘和烟雾且低矮狭笮的炉墙内,将组合密集、层层焊接的几百根两米多长的空预管,一段段、一根根地割下来,这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参加技改的党员和职工中有机修段长漆巨泽、设备员印文、机修工余荣刚、谭鲁军、李柏寿等。他们在副主任徐光明的带领下,连续奋战3个昼夜。在操作中,同志们时而下蹲、时而勾腰、时而侧身半跪。有的同志眼睛里进了砂子也不肯下火线,有的同志熬得头晕眼花也仍然坚持着工作,有的同志被煤烟熏呛得破了嗓门,有的同志被迫换下岗来休息,也只在砖头上坐上片刻又重反战场……3个昼夜,党员和职工几乎没有合眼。

    1997年8月初,在进行动力输电线路改造时,要将几百米长的7条架空动力输电线路改造成地道掩埋动力电缆输电线路。电修工段在电修班长陈胜军、技术员李国昌、青年电工屈建等利用双修日铺设电缆。连续两个多月奋战在设备改造线路上的全体机修人员也加入到其中。30余名男女职工,两天时间头顶烈日、脚踏发烫的水泥地面,分别将盘旋在地面的七条沉重的电缆,翻的翻、送的送、拉的拉……同志们累得大汗淋漓、衣衫湿尽,手膀晒脱了皮。接下来的几天,电工师傅们强忍酷热在杆上作业,路人十分感动,主动为他们递送矿泉水和湿毛巾。

    通过一系列的维修和技改,车间自1996年烤季以来,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烟叶复烤的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烟叶复烤的产量。

    省烟草公司设备达标验收组在遵义设备达标验收总结会上对动二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全省烟草系统的运行设备管理上,遵义卷烟厂动力二车间是唯一一个实行了设备A、B、C管理的车间,是唯一一个独创了运行设备表格制度化管理的车间,是唯一一个设备和环境卫生好的车间。    (姚问达)

  • 2022/01/17一片闪亮的绿叶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他,于1993年荣获“厂先进工作者”,1994年荣获“厂质量先进工作者”,1995年荣获“厂安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厂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1977年参加工作,扎根一线31年的周志刚同志。

    只要提起周志刚,职工们无不竖起他大拇指。能得到这样一致的认同绝非一朝一夕,是他对31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勤学苦钻的成就;是他对工作的负责,才有如此的收获。他为了保证机器的顺利运行,可以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家人最怕他思考问题时茶饭不思,可机台人员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机修工,说出的是:“有他,我们放心。”在他所负责的机台,产量、质量、消耗在车间各种劳动竞赛中都一直名列前茅。

    31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周志刚从18岁的毛头小伙到49岁的中年人,从一名一无所知的工人到一名熟练的维修工。31年的青春,31年的付出与收获,我不知道31年不改初衷的信念,在这样一个如此瘦小的人身上,是如何坚持的?只不由得想到电视剧《士兵突袭》中,主人公许三多说的这句话:“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的确,坚韧才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所在。(郑蕾)

  • 2021/12/15一根针的故事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一根针他用了22年。

    这根针,我亲眼看了,有5厘米长,亮锃锃的,感觉与家里缝被子的针差不多,只是看上去略粗一些。厂财务管理科章福元老师,就是这根针的主人。

    1984年,章老师从务川县调来厂财务管理科工作,至今整整24年,科长换了几任,身边的同志走了很多,他却从未换过部门,也未挪动过工种。天天只重复一道工序:对财务凭证进行收集、整理、装订、存档。

    这根针就是章老师在装订财务凭证时用的打孔针。这根针与他风雨同舟,几十年如一日;这根针是他的“笔杆”,握在手中描写人生;这根针就像“伴侣”,每天迎来黎明送走黄昏……

    章老师个头不高,皮肤微白,清瘦干练,时常微笑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他待人和蔼、亲切,稀疏的头发略见银丝。他常被熟悉的同事赞誉为“活档案”。一次,厂纪委的同志因工作需要查找几年前的财务凭证和有关资料,其他同志帮忙花了很多时间也未找着,大家只有干着急,最后请“活档案”来后,3分钟就搞掂。

    虽说章老师上了点年纪,但记忆力好,熟悉财务凭证,态度认真。无论是厂内的,还是厂外的;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只要请到他,他都会不厌其烦,让你满意。

    章老师很普通,也很平常。在人群中,你可以忘记他的存在;在功劳簿上,他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在工作中,却随处可见他瘦小的身影在忙碌地播种、耕耘。

    常言道:一滴水见光辉。同样,一根针也能显真情。这“真情”,展示着一个人的平常心、奉献情,启迪着他人勤俭干事,踏实做人。    (黄华强)

  • 2021/11/02“穿针引线”章老师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章老师叫章福元,今年六十岁了,一米六几的个子,常年穿着卡其色的工作服,脸颊瘦削,头上几缕稀稀疏疏的花白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唇色红润,说起话来总是笑嘻嘻的,还会露出被烟熏黄了的不太整齐的牙齿。他的衣兜里时常揣着一把折断了的塑料梳子,头发凌乱时总会掏出来梳一梳。他朴实、随和、认真,是财务管理科为数不多的男同胞之一。

    1984年,章老师从务川县五金公司调入遵义卷烟厂财务管理科工作,主要从事会计档案的整理、装订、归档工作。二十几年来,这项工作就在他的手上反复进行。

    我厂最初的会计档案是用手工装订。每天早上,章老师踏进办公室,习惯性地坐在沙发上,用皮鞋刷子来来回回擦拭他的那双老式皮鞋,仿佛一天的工作就从干净、整洁的鞋子开始。然后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泡上一杯酽酽的茶,点燃一支香烟,随后就进入“穿针引线”的工作中。章老师先把会计人员做好的凭证一份份进行折叠对齐用订书机订起来,再把它们厚薄均匀地分开,用夹子夹住,用鞋带将它们一本本地捆;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根寸把长的钢针,穿上非常结实的专用白色装订线,在整理好的凭证左上角,订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最好用包角纸涂上浆糊把这个“三角形”包好,放到取暖器上把浆糊烤干。一本本漂亮整齐的凭证就这样装订完成了。

    这样的凭证每个月有二十四、五本,章老师会把这些凭证按月份分类,一层层、一排排,井然有序地放进立式铁皮档案柜里。无论是本厂同志查阅,还是外来单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等人员)的检查、翻阅都快速、便捷。那根锃亮的钢针在章老师布满老茧的手上穿梭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丁点儿的抱怨。一个年近六旬的男同志把“针线活”拨弄得如此出神入化,自燃娴熟,让全科的女同胞啧啧称奇,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两年前,财务管理科购进了一台电动装订机。不久,它便和章老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根用了二十多年的钢针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章老师工作中是一个任劳任怨、认认真真的人;在生活中又是一个心地善良、孝顺母亲的人。他的母亲今年91岁了,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两个多月。他召集了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陪护,而每个星期有两、三天他通宵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病中的母亲散发出难闻的异味,一般的人都难以忍受。每天晚上他还要起来很多次,常常是刚迷糊一会,就被母亲的呻吟声唤醒,然后搀扶她去卫生间,再连扶带背地送上床,安顿好。尽管照顾母亲的那几晚上基本上睡不了觉,但他还是会在第二天早上准时来到办公室,一如既往地捣鼓着自己的“针线活”。

    记得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的一句名言:“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干哪行爱哪行”的老会计,平凡普通却实实在在践行着遵义卷烟厂“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企业文化理念。   

    30年来正是无数个章老师式的员工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勇于奉献,才创造出了企业今天的成绩。(彭莹)

  • 2021/10/11我们的恩师——程老师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程老师,姓程名广业,是在解放前就从事烟草工作的人。

    程老师是湄潭烟草公司退休的,在遵义烟厂建厂不久,被聘为烟厂烟叶顾问。我是在1986年认识他的,那时他虽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但精神很好,对人和蔼可亲。他在工作中常传授烟草知识给他们,于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程老师。

    程老师为了保障我厂的烟叶质量,非常重视烟叶质检人员的培养。我是1988年调到烟厂做烟叶质检工作的,刚来的头一年,虽说是熟悉烟叶等级,但是对如何去看待一批烟叶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卷烟配方要求,以及卷烟基本工艺都是一知半解的。记得当年我收了一车烟叶,等级是中三级,在抽检中,原级占70%,上级占20%,中四级占10%,如按要求来看,该批烟叶完全可以按原级收购,程老师当时不吱声,他听了我的意见后说:“按说可以按合格收购,但是不合格有上二级,混有上部,这样的烟叶要看大样,如果混级多,就要加工挑选,这批烟叶才能进入配方,才能保持卷烟质量的稳定”。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开包,看大样,按常规只须20多分钟就可以下完这车烟,但是现在只看大样就用了40分钟,虽然有点累,但是我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如何为卷烟厂把关。又一次,我厂工艺科来取试制“公爵”烟的样品,程老师和我带他们去取。在取样的过程中,他要求每个等级多开几包,认真分析取具有代表性的。在取样时,工艺科的同事提出,抽取的样品质量太差,程老师说:“取样(试制)要取平衡的,这样才能保证卷烟大批量生产时符合小样的品吸风格”,这话虽是对工艺科的同事们说的,但我认为也是对我讲的。

    遵义卷烟厂在1992年前是不制烟叶收购样品的,都是每年到分公司买两套样品。程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质检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在1992年烟叶收购时就要求大家在收购的过程中选留样品,在1993年4月前交出,并安排专人验收。虽说大家选留的样品不专业,但都认真对照行业标准,一片片地筛精心选。最后在参加的地区案样会上,通过评案,我们案难了5大新产品,结束了以往每年只是派人参加,不带样品,最后在参加的地区审样会上,我厂带了5套样品,结束了以往每年至少派人参加,不带样品的局面。

    程老师在烟叶收购季节,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要到收购现场,不在当时复烤车间挂竿现场观察,了解烟叶的质量,帮我们解决在工作中的难题,就是在协调基地县烟草公司与我们的质量问题。并且对复烤烟叶的质量(烟叶本身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卷烟工艺要求,向我们提出工作要求。比如在1991年时他要求我们对烟叶进行件件破包,吧烟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中三,一类为加中三,保证了我厂的烟叶质量。

    虽说程老师早已离开了我们,回想起和他相处的日子,他教给我们很多知识,真是感到难以忘怀。他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的恩师。(陈安学)

  • 2021/09/14往事记忆 —— 一场火灾事故的反思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1989年6月24日凌晨0点50分钟,卷二车间焙丝房发生了火灾,损失折款800多元,经火因调查,这次火灾原因是来我厂安装机器的安装工肖先凯、姚静筑、陈贵生三人乱扔烟头引起的火灾。直接负责人由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处理,间接负责人相继受到了处罚。这是我人生路上第一次受到处罚。

    流光飞旋,已是十多年了,也许许多人已淡忘,而我始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常以此作为话题摆给同事同学及家人听,特别是现在还在消防部队的三儿子听,我追悔并以此为戒。

    作为公安科长的我,刚上任一个多月就遇上这场火灾,望着焙丝房吊顶的废墟,犹如一块石头落在水里,溅起千层浪花。随即厂区里出现了“防火是我厂的头等大事”和“严禁烟火”的禁令。各种地上地下消防设施标志,以及来回穿梭的消防巡逻检查队随处可见。切肤之痛令我终身铭记。

    之后的做法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厂建立健全了逐级防火安全网络,厂长是全厂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厂长是直接负责人,各级进行安全承包,把防火工作同部门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多层次多渠道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采用广播、闭路电视、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简报、黑板报、标语、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对全厂职工进行教育。再就是针对本厂情况,建立了人力预防和技术预防和全方位防范。设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消防队和业余消防队及专职管理负责人,技术预防上厂里舍得“花钱买安全”。建厂13年来用于消防方面的经费达百万,购置了大小消防车和消防器材以及无线电对讲机等。并且推行了目标管理,依法治火,强化消防临督等办法,全厂先后拟定了《消防实施管理办法》、《禁止在游动区吸烟的规定》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至此以后,遵义卷烟厂全员防火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消防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刘国华)

X